根据近些年我辅导企业过程中总结的经验和遇到的困惑,对企业管理的认知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考与诠释,和猎萝卜网小编一起了解。


一.管理的奥秘就是顺势人性,而不是洗脑革心。


所有的管理行为,不管是对事、对物、对财,还是对业务、对机制、对流程,最终都会归集到对人的管理。那么如何管理好人呢?曾经有位资深的人力资源管理者故作神秘地问我:您觉得管人的核心是什么?不由我作答,他便立马抛出他的高论“管理人就是管住人心”。


然而,几千年的中华人文思想与熏陶,真正地改变了人心吗?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,《三字经》起笔“人之初,性本善”,却未道出“人之本,性亦恶”。人性既有善良的一面,也有丑恶的一面。在职场中,员工除了展现出认真、积极、上进、协作的优良品质,人性中与生俱来的好逸、懒惰、贪婪、自私亦同时暗流涌动,虽然那些心灵大师们炮制了无数心灵鸡汤,但关键时刻难免都成了“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”,见利忘义的故事举不胜举,再多鸡汤亦无用。


看来,在管理中施行所谓的“洗脑革心”大法,只能让人热血痴迷一时,却不是长效之计。正所谓“人心隔肚皮”,“管住人心”自然沦为管理界自欺欺人、掩耳盗铃的一厢情愿。


人心管不住,那就从人性角度问计。


既然人性难改,本性有善有恶,对人的管理,就是需要顺势、引导人性,比如职员需要什么(财富、职位、名誉、权力等),取得这些需要为公司产出什么(劳动、时间、智慧、业绩等),制定类似于“拿人钱财与人消灾,提供付出收取回报”这种合约机制,通过这种契约精神去顺势导引人性。诸位管理者正为如何管理一代又一代进入职场的年轻人头痛时,顺势人性这种管理思想恰好为之提供了新的管理思路与方向。


因此,管理的奥秘就是顺势人性,格守契约。


image.png


二.管理的精髓就是铸造灵魂,而不是拿来主义。


我所见过的管理者与企业家们,几乎全都重视各种各样的管理理念、方法与工具,并为了导入与推行各种流派的管理体系乐此不疲,可收效却不尽人意、沉疴难治。


每一家企业,它有自己的发展历史、生存背景、财力状况、人员结构,这些因素就构成了企业各自千奇百怪的基因与特色,而管理界却企图拿来现成、标准、格式化的管理体系生搬硬套、一网打尽,势必“鞋不合脚”,事与愿违。


面对由各种基因组合的企业,管理的最佳办法就是依据这些基础与特色,量身定制并铸造出属于它自身的管理灵魂。


什么是管理灵魂,就是指在企业经营与管理活动中,从深层次、骨子里影响到人们思想、行为的核心因素及价值取向。


如果用心去研究国内外那些知名企业,就会发现他们的管理体系都大同小异,很难说谁优谁劣,所不同点在于管理体系之外的灵魂人物所铸造的管理灵魂,比如华为任正非的“狠性”、阿里马云的“武侠”、富士康郭台铭的“霸气”、苹果乔布斯的“极致”等。


诸如华为、富士康这些超级大企业十分重视企业文化,他们的企业文化与核心价值均来自于企业创始人的个人灵魂与精神,他们在甄选与培养接班人时慎之又慎,结果仍然青黄不接,就是因为找不到相通的灵魂人物来继承与发扬现有的管理灵魂。


就是那些不起眼的大大小小公司,都有各自的特色与隐藏其中的创业灵魂与精神,他们这些灵魂思想注入到企业管理中,形成了他们特有的管理风格。


我曾辅导过一些家族、民营企业,他们都很重视管理,不惜重金到处拜师学艺,也乐意引进外部专业顾问,招募高级管理人才,但企业管理的效果总是不尽人意。客观地分析,他们采用的体系没错,聘用的人员也很优秀,可这些企业主们仍旧觉得公司的管理跟不上自己的思路与步伐,导致如同自己一个人独自奋斗。


面对这些企业,我没有大刀阔斧地改变他们的管理体系,而是另辟蹊径,仔细分析这些企业的创业史,挖掘与锁定老板、高管、骨干及特色员工的处事风格与个性,甚至延伸到对始创团队的家人进行交流了解,从而找出他们的创业背景、期望与内在的精神支柱,这就是为企业找出与提炼管理灵魂。然后根据这些底层、隐含的精神灵魂设计、打造出符合他们的管理风格,而不是随便给出一套业界众所周知的体系让其套用。


因此,管理的精髓就是铸造灵魂,彰显风格。


三.管理的境界就是信任放手,而不是质疑枷锁。


近些年,当管理界不断抛出“管理过度论”时,我在思考:是管理者制造了管理工作?还是管理工作离不开管理者?


联想到万科的灵魂人物王石先生,他堪称管理界的高人与楷模。对于从业于万恶地产行业的王石之流,我对之并无好感,但从经营与管理的角度分析,我是敬佩王石先生的!有人批判他痴迷于登山、游学等不务正业,却领着几千万高额年薪,我倒觉得他就值这个价,他该领这份钱。


因为他在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中达到了最高的境界,就是建立机制、培养团队,然后信任放手。相比那些迷恋权位、刚愎自用、质疑团队、患得患失、粘粘糊糊,习惯于刷存在感的企业家与管理者,他敢于“仙游”,这是何等的管理胆识与魄力!(有缘跟随王石的郁亮及其管理团队,真是莫大的福分。)


倘若我们每每质疑自己的团队,给自己的属下带上层层枷锁,固守这种怀疑与控制的习性、欲望,那又何必去组建团队与招纳人才呢?此乃管理界的超级悖论!


因此,管理的境界就是信任放手,相信团队。


四.管理的成效就是追求自治,而不是依赖他治。


谈到管理一词,我们就会联想到:要么管理别人,要么被人管理。


管理别人,累;被人管理,烦。若不想累与烦,自我管理或许是唯一的出路。


很多企业及管理者们在细数管理的成果与效益时,会找出一堆事例数据来论证管理取得的硕果,同时也会被人有意无意“放炮”出一堆诟病,然后大家又一起设法面对与解决,周而复始、没完没了。


我并不全盘否认管理的各种必要与成绩,但对某些几乎麻木、大打折扣的管理形式,一直在试图寻找更合适、更有效的解决思路与对策。上文谈到顺势人性、信任放手、铸造灵魂,就是提升管理成效的潜台词,它们的指向就是追求自治。


一个企业,只有形成了自我管理的气氛与习惯,每个人都是企业的主人,完全出于自愿、主动、担当的心态去配合经营与管理,实现自治才能充分展现出管理高效。倘若总想设计完善的机制,依赖他人的监管,势必造成收效与损耗同存,最终流于形式而低效。


如何淡化他治,强化自治,这是设计管理机制、践行管理活动中需要探索与创新的学问。


因此,管理的成效就是追求自治,主动担当。


五.管理的宗旨就是服务经营,而不是教条机制。


企业管理经过数十年的探索、实践与创新,由此产生的管理之“渔”与“鱼”已经是应有尽有、无所不及。很多时候,我发现不少管理者在管理行为中属于行尸走肉,重复着如同生产线上的工艺流程,机械性地执行着为了管理而管理的举措,甚至泛滥成教条机制的盲从与形式,忘却为什么要管理,只知道沉迷习惯于管理。


那么,管理的宗旨是什么?


我曾先后从事或涉及过软件研发管理、生产管理、品质管理、物料采购管理、市场营销管理、项目管理、财务管理、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,深深体会到每一个领域的单项管理都有解决不清的问题,都有扯不完的皮。后来从事专业的管理顾问时,发现站在任何一个领域为基点,纵使推行大量管理举措、沟通、会议、活动,都难以解决企业各种牵扯不清的问题,而只有全部指向经营为切入点,才能设计出可行的解决方案。于是发现,一切管理的宗旨就是围绕并服务于经营,而不是为了管理而管理,炮制出一堆文山文海的教条机制。


管理是成本,经营才是效益。为什么企业几乎都重视业务部门,而忽视职能部门?因为诸如市场、研发、生产等业务部门直接为经营服务,直接产生效益;而人力、财务、行政等职能部门只是间接为经营服务,间接提供保障,过分强调出其管理与监督的色彩,物及必反,最终导致管理陷入抵触、混乱与困惑。


在此,我的观点不是否定现有的企业管理,而是提出在施行各种管理举措时,需要分析下其与经营活动之间的关系,适当弱化和去掉那些过度、形式的管理。


因此,管理的宗旨就是服务经营,淡化管理。


管理,总有永远管不完的事,永远道不完的话。


如上述分析,管理的学问如同一种艺术,一种管理者不断修行的艺术。我的管理修行,就是针对管理的奥秘、精髓、境界、成效、宗旨分别提出顺势人性、铸造灵魂、信任放手、追求自治、服务经营等方面观点与思考,仅供同行参考与探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