制定绩效指标除了遵循SMART原则外,还需注意以下内容,和猎萝卜小编一起了解。


1、同质性-与企业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 

在绩效考核指标的拟定过程中,应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层层传递和分解,使企业中每个职位被赋与战略责任,每个员工承担各自的岗位职责。绩效管理是战略目标实施的有效工具,绩效指标应围绕战略目标逐层分解,与战略目标的实施密切关联。只有当个人和部门努力的方向与企业战略目标一致时,企业整体的绩效才可能提高。


2、关键性-突出重点


绩效指标之间是相关的,有时不一定要面面俱到,通过抓住关键业绩指标将员工的行为引向组织的目标方向,指标一般控制在5个左右,太少可能无法反映工作的关键绩效水平;但太多太复杂的指标只能增加管理的难度和降低员工满意度,对员工的行为是无法起到引导作用的。


blob.png


3、成本低-绩效指标获取简单 


绩效指标的度量需要考虑获取成本,指标设计基于业务流程或职责是根本,如因绩效管理而增加过多的管理成本,就会得不偿失,造成消极影响。


4、有效性-绩效指标反映的是工作内容 

绩效指标所度量的结果是针对工作内容而非个人行为。无论是组织绩效指标还是个人绩效指标,体现的是组织及个人工作职责能力达成情况,整体分解导向统一,而非因人而异,因部门而异。

5、参与性-重视沟通和参与 


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不仅是人力资源部的事情,需要企业各部门的积极参与。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,业务部门的经验和角度会给绩效指标的提取提供更多的思路和方法,他们是绩效管理的推动和改革者,是绩效指标的设计到绩效考核的实施全程参与者。


SMART原则


S:(Specific) ------明确的、具体的,指标要清晰、明确,让考核者与被考核者能够准确的理解目标;


M:(Measurable)------可量化的。目标、考核指标更要量化,比较好、还不错这种词都不具备可量化性,将导致标准的模糊,一定是要数字化的。没有数字化的指标,是不能随意考核的,一考核就容易出现误差;


A:(Attainable)-----可实现的,目标、考核指标,都必须是付出努力能够实现的,既不过高也不偏低。指标的目标值设定应是结合个人的情况、岗位的情况、过往历史的情况来设定的;


R:(Relevant) ------实际性的、现实性的,而不是假设性的。现实性的定义是具备现有的资源,且存在客观性、实实在在的;


T:(Time bound)-----有时限性的,目标、指标都是要有时限性,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,时间一到,就要看结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