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业培训工作的“落地”是众多HR培训工作者常常困惑的难题之一,仅仅依靠效果评估结果并非如此简单,因为它是一个持续的、系统的、科学的过程,从培训需求的调查到课件的设计修订、再到课后的评估、总结,以及培训效果的转化,这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的,和猎萝卜网小编一起了解。


从我们目前工作开展的情况来看,尚且停留在柯氏四级效果评估的一、二级阶段,即:反应层、学习层。分析如下:


image.png


以上评估方式当前都正进行着,但如何才能让培训评估工作进入行为、结果层,能有效的衡量培训结束后,学员态度、行为方式的转变,培训转化为业绩和利润。我们一直在寻找更好的方法!


ZLCE培训班(周期36天高强度培训)的开展,少数学员出现如下问题:


1、学员进入培训班2周后,反映自己专业与当前工作不对口、不感兴趣,不愿意从事这块工作辞职!


2、学员能承受培训班学习压力,期间成绩优秀且顺利毕业,但在实际工作岗位上适应力较差或绩效反馈偏低,2-6月内以不适应工作辞职!


为有效降低人力成本,在很多方面是可以避免的,但我们往往很难做到,之前已提及过人力资源六大模块都是紧密相连的,如果没有其他模块的支撑和衡量,培训自然也是无的放矢,培训虽然能从中起到人才筛选的作用,但这不是根本目标,培训是否能有产出,首先要看如何和其他模块的结合,有了参照和对比,才会有具体的表现;此外,不参照战略业务发展为基础的培训,都是没有目标和方向的!我想如果这两点把握了,培训产出自然也就容易衡量了!


当然,和其他模块的结合中,最关键的还是招聘和绩效两大模块,其一面试筛选是人才进入公司的第一道关卡,求职者能力素养与岗位符合度很是关键,同时雇佣双方应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(即:相互认同);如在此层面上工作细致不够,即会增加后续培训工作开展难度!其二绩效考评与管理是员工行为转变、业绩贡献的衡量方法,对于培训行为、结果层的效果评估拥有强大的说服依据!


为了更好的保障培训工作落地,我们尝试改进:


第一、做好培训调研分析,收集用人部门需求指标


在做好招聘与培训工作结合的同时,培训开班前应当第一时间收集用人部门对人才培训的需求,指标包括哪些方面,诸如:综合素质方面(沟通与技巧、礼仪规范、服务意识等),入职培训方面(基本职业素养、企业文化渲染、个人职业发展定位等),技能方面(业务知识、产品知识等)等等,这些指标应当进一步细化,通过与用人部分反复沟通,培训做到对症下药,投其所好,这样让后续效果评估更具针对性!


第二、培训课程设计科学、合理,与实际工作更具备针对性,讲师要专业


在与用人部门确定人才培养需求的指标后,在当前培训部拥有的能力资源下进行课程设计。科学、合理的开展符合当前发展需求和力所能及的培训课程,比如当前ZLCE培训班周会开展的“沟通与技巧”、“无领导小组讨论”,对于学员综合素质方面在看、听、说各方面均有一定引导,在将来工作中的运用也有借鉴意义。当前讲师主要来源于各分公司内部,大多属于技术骨干高手,进两年已逐步整合西南片区分公司讲师资源体系,但讲师团队如何提高自身专业素养、有效将自身知识有效的传播给学员,让讲授技巧生动、形象、透彻,学员操作演练时间充足等,还需继续思考。


第三、培训后评估总结的改进,提高执行力,学员信息的持续跟踪。


每一次培训班结束后,通过反应、学习层评估,我们都应对当期培训班进行分析与总结思考,第一:之前培训班哪些方面存在不足;第二:本期培训班在此基础上进行哪些改进和完善;第三:目前问题还存在哪些方面,需要哪些资源,后续的开展方向等!内容包括:整体概况、学员学习情况、课程与讲师评价、组织情况反馈、培训收支费用通报、学员整体评价等等方面。


想将培训转化为实际的绩效,虽重要但也很难加强执行操作力,同时在课程设计过程中,我们一直考虑如何提高针对性,即培训结束后学员需要接触哪些工作,怎样开展工作,通过培训能对其工作带来哪些帮助,是否与前期用人部门需求指标达成一致?这需要培训部、授课讲师及各学员所在分公司的相关部门领导密切配合,培训结束后学员回到工作岗位上2-6个月的时间,需要导师、上级的有效引导(包括心态与技能),同时培训部应与用人部门加强沟通,持续跟踪学员在工作岗位上的状态、提出参考意见,绩效考评结果亦是帮助学员持续成长、改变行为业绩状况的体现!


无意中看到一句很有道理的话:绩效指标来源于岗位职责,而岗位职责又是来源于组织架构,组织架构大多是依据公司实际情况而设定的,所以咱们开展培训,不仅仅是为了单纯的授课,也不能为了需求而培训!如何提高学员的绩效指标、有效将培训转化为业绩才能证明培训工作落地了!


平常思考得比较多,但真正执行下去还是我们工作中的欠缺点!虽对未来是未知的,但做下去后,再逐步去衡量、去完善、去改进、去创新,终究是好的......